2024年我的年终总结(写于2024.1.24)
站在2025年初回望2024,这一年的轨迹像一条被骤然截断又缓慢接续的河流——从失业的茫然到新生的希望,从情感的坍塌到内心的重建。每一步都裹挟着疼痛与觉醒,但正是这些裂缝,让光得以照进生命更深的地方。
工作
三月的失业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。习惯了在代码世界里用逻辑和规则解决问题的我,第一次被抛入现实的不确定性中。简历石沉大海的焦虑、面试官的质疑,让我意识到“技术壁垒”并非职场唯一的护城河。直到五月的新疆之行,辽阔的戈壁与喀纳斯的星河教会我:人的渺小不在于失去位置,而在于困守原地。
八月入职新公司后,岗位从纯技术开发转向售前支持。第一次穿着较为正式的衣服站在客户会议室,手心的汗渍洇湿了激光笔,那些曾经被IDE自动补全的代码术语,突然需要转换成“业务痛点”“ROI评估”等人间语言。《沟通的方法》里说:“说服的本质不是输出观点,而是构建共识。”我开始在技术方案里藏进客户的眼神、甲方的叹息,学会用咖啡而不是代码注释拉近人与人的距离。
生活
十月底的分手像一场延迟爆破。五年恋情的终结不是因为某个具体事件,而是两个人在成长赛道上逐渐失速的必然。起初我用《心的重建》里的“所有失去都在为更适合的事物腾出空间”来麻痹自己,直到搬家时整理旧物,冰箱贴上她手写的未来计划仿佛就在眼前。
十一月我重新走进健身房,在一节节的团课中重新感知身体的掌控力;副业做资源分享网站时,也尽量每一条评论都有回复。罗翔老师说的“务必请你一而再,再而三地救自己于水火”成了手机锁屏——我不再躲避人群,而是练习在真实接触中修复对人的信任。我也开始尝试在我的生活中加入些不一样的习惯,比如读书,我找了20多本想读的书,试了几款博主们推荐的软件,NeatReader、Readerwise Reader、calibre,只为找到一个在我稍微有点想读书意愿的时候能快速进入状态,不用因选择用哪种读书方式而受到影响。
性格
过年回来,我在北京的出租屋里回想我这一年发生的事,我对照着《原则》画了张“痛苦+反思=进步”的曲线图:
- 三月的失业暴露了路径依赖——总把技术优势当成免死金牌,却忽略了行业生态的变化;
- 失恋折射出我的“负面互动模式”(《亲密关系》中说的“另一方可能会以类似的行为回应,导致关系恶化”);
- 而售前岗位的挣扎,恰恰打破了我对“内向者不适合与人打交道”的刻板认知。
在《终身成长》的启发下,我开始区分“固定型思维”陷阱:当客户皱眉时,不再本能地归因“我不擅长销售”,而是转化为“我需要迭代需求挖掘的方法”。这种认知迁移,甚至让我在代码评审会上学会了用“这个方案的增长空间在哪里”代替“这里有个bug”。
2025年
跨年夜路过公司楼下,看见新装的电子屏闪烁着“韧性时代”的标语。忽然想起新疆之旅途中遇见的那几棵胡杨,导游说它每断一条枝干就会在伤口处萌发新芽。或许人生本就需要某些崩裂,才能让被舒适区包裹的根系触碰到更深的土壤。
12月下班往返健身房的那段路程是最痛苦的,又冷又孤独的感觉,但伴随的是每天早上体重称上减小的数字。这大概就是生活馈赠的礼物:当我们不再执着于修复过去的裂痕,新的故事早已在裂缝中悄然生长。
评论 (0)